3月5日,商務部發(fā)布2012年第8號布告,決議對原產于韓國LS電線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OPTOMAGIC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案提議欠傾銷及傾銷幅度期中復審查詢。
本次期中復審查詢的搜檢時期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正常狀況下,本次查詢于2013年3月5日前完畢。商務部透露表現(xiàn),本次期中復審被查詢產物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90011000。該稅則號項下的其他型號的光纖及光導纖維束及光纜不在本案查詢局限之內。涉案金額約為2000萬美元。
2010年,商務部曾裁定一同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案推銷案。當前尚不清晰兩案之間能否存在聯(lián)系關系。
2010年3月19日,商務部查詢機關收到江蘇法爾勝光子有限公司、烽煙藤倉光纖科技有限公司、富通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利市光纖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中住光纖有限公司和中天科技光纖有限公司代表國內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財產提交的反推銷查詢請求,請求人懇求對原產于美國和歐盟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進行反推銷查詢。查詢機關于2011年2月9日發(fā)布初裁布告,認定被查詢產物存在推銷,國內財產遭到了本質損害要挾,且推銷與本質損害要挾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光纖反傾銷速讀
2002年,北美網(wǎng)絡泡沫破滅后,全球光通信市場遭遇前所未有的蕭條,光纖需求一落千丈。中國市場雖然也受到影響,但在信息化建設熱潮帶動下,仍表現(xiàn)出強勁的市場需求。歐、美、日、韓等國光纖產能在2000年前后大幅增加,面對需求大幅下滑,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國外光纖廠商把中國市場當作其消化過剩產能的主要場所,因此不惜低價傾銷。
一、我國發(fā)起對外國進口光纖反傾銷調查及效果
在進口光纖這種低價沖擊之下,當時國內光纖生產企業(yè)也不得不降價自己的光纖售價,以維護企業(yè)的運轉。光纖市場售價一降再降,國內光纖生產企業(yè)平均銷售價格都低于平均銷售成本,出現(xiàn)了嚴重的虧損,眾多企業(yè)發(fā)展受到損害和威脅。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通信企協(xié)通信電纜光纖專委會在國內大多數(shù)企業(yè)的要求和支持下,組織長飛、烽火、富通、法爾勝等企業(yè),提起反傾銷調查以維護國內光纖行業(yè)的合法權益。
2003年7月1日,商務部發(fā)布2003年第24號公告,決定自即日起對原產于美國、日本和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2004年6月16日,商務部發(fā)布初步裁定,認定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國內產業(yè)存在實質損害,同時認定傾銷和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2005年1月1日,商務部發(fā)布公告,對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G.652光纖)反傾銷調查作出最終裁定,認為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并對國內產業(yè)造成實質損害,傾銷和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我國從2005年1月1日起,對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G.652光纖征收7%到46%的反傾銷稅;將美國康寧公司的傾銷幅度由初裁時的16%調整為1.51%,免于征收反傾銷稅。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fā)布命令,對原產于美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非色散位移單模光纖(G652光纖)征收7%~46%不等的反傾銷稅,限期為5年。至此,持續(xù)近兩年的光纖反傾銷案基本劃上了句號。從光纖反傾銷調查發(fā)起之日起,一路大幅下滑的國內光纖光纜價格逐漸好轉。反傾銷措施的實施使我國光纖光纜市場的混亂局面得到有效控制,部分韓國企業(yè)已基本退出了中國市場,國內相關產業(yè)受到了保護。
從企業(yè)問題的提出,訴訟的各種準備到立案、初裁、終裁,歷時兩年半,商務部對我國通信制造業(yè)的第一案——光纖反傾銷做出了肯定性的終裁。國內企業(yè)得以勝訴。
反傾銷的勝訴,給國內光纖產業(yè)以更大的市場空間,業(yè)內人士認為,在這一利好形勢下,應更進一步加強行業(yè)市場行為的理性和規(guī)范;加強行業(yè)內和產業(yè)鏈上下游間的溝通與協(xié)調,加強行業(yè)內的合作,聯(lián)合和整合的力度,以求得行業(yè)健康發(fā)展。
二、2006年我國光纖進出口監(jiān)測
1、光纖進口量、金額和單價變化情況
根據(jù)產業(yè)損害預警系統(tǒng)監(jiān)測,2006年全國光纖累計進口(稅則號90011000,下同)1331.88萬芯公里,比去年同期1020.89萬芯公里,增長30.46%。進口金額13824.5萬美元,同比增長27.52%。全年平均進口單價為10.38美元/芯公里,比上年同期平均單價10.62美元/芯公里下降了2.26%。
從主要進口來源地看。從美國、日本、印度、意大利四國進口的光纖占全部進口的74.9%,四國所占比重分別為28.7%、20.9%、15%和10.3%。從韓國進口量2006年僅占全部進口量的2.46%,占比比上年同期下降2.5個百分點。
從進口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占50.6%,加工貿易占44.6%。
表1 光纖進口量、金額和單價
月 份 | 進口量(萬芯公里) | 金額(萬美元) | 單價(美元/芯公里) |
2006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5年 |
1 | 158.45 | 111.08 | 1082.3 | 979.7 | 6.83 | 8.82 |
2 | 76.98 | 83.36 | 715.3 | 662.5 | 9.29 | 7.95 |
3 | 90.87 | 95.83 | 935.9 | 921.1 | 10.30 | 9.61 |
4 | 111.12 | 113.02 | 1244.3 | 1055.6 | 11.20 | 9.34 |
5 | 80.01 | 52.35 | 993.8 | 704.6 | 12.42 | 13.46 |
6 | 114.72 | 64.83 | 993.4 | 860.9 | 8.69 | 13.28 |
7 | 120.64 | 80.46 | 1332.2 | 1006.2 | 11.04 | 12.51 |
8 | 101.2 | 81.41 | 1329.4 | 855.7 | 13.14 | 10.51 |
9 | 138.71 | 72.02 | 1320. | 840.1 | 9.52 | 11.66 |
10 | 111.57 | 65.43 | 1176.4 | 847.8 | 10.54 | 12.96 |
11 | 117.32 | 76.40 | 1361.7 | 914.5 | 11.61 | 11.97 |
12 | 110.29 | 124.70 | 1336.8 | 1192.3 | 12.12 | 9.56 |
合計 | 1331.88 | 1020.89 | 13824.5 | 10841 | 10.38 | 10.62 |


表2 主要進口國進口量及比重
國別 | 2006年進口量(萬芯公里) | 同比(%) | 2006年占比(%) |
美國 | 382.25 | -18.6 | 28.7 |
日本 | 278.36 | 43.53 | 20.9 |
印度 | 199.78 | 77.96 | 15 |
意大利 | 137.18 | 205.39 | 10.3 |
2、光纖出口情況
2006年,我國光纖出口1033.77萬芯公里,同比減少4.84%;出口額5653.53萬美元,同比減少18.56%;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占46.2%,加工貿易出口占48%。
3、企業(yè)生產經營情況
根據(jù)監(jiān)測企業(yè)所報的生產經營情況材料分析,2006年企業(yè)的開工率、產銷率、利潤等生產經營狀況均好于上年。
4、光纖預制棒進口情況
我國光纖預制棒生產業(yè)已有一定規(guī)模,2005年達到2900萬公里。2006年全國光纖預制棒(稅則號70022010,下同)累計進口695251公斤,進口額10963.95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57%和30.6%,平均單價157.7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6.8%。進口總量中一般貿易進口占82.8%,加工貿易進口占16.8%。

光纖預制棒主要進口國為日本,進口量為554942公斤,同比增長57%,占全部進口量的79.8%,進口單價151.34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8.47%。由于從日本進口所占比重較大,近幾年基本維持在80%左右,其量價變化對整體有較大的影響。


三、產業(yè)損害預警評價
目前我國是世界光纖光纜第三大需求國,國內現(xiàn)有光纖生產能力是有效需求的3倍,產業(yè)內部競爭十分激烈,產能過剩現(xiàn)象嚴重,惡性競爭時有發(fā)生。美國康寧是全球最大的光纖企業(yè),目前在中國銷售的光纖達300~400萬芯公里,市場占有率約為30%??祵幨召徚松虾:捅本﹥傻氐墓饫w生產廠。多年來,康寧公司特別重視研發(fā),基本上只生產自己發(fā)明的產品,等到產品逐漸成熟,相當多廠商紛紛開始生產之際,康寧就會選擇退出。日本藤倉集團在國際光纖光纜市場處于前五名的位置,在中國光纖市場的份額約為15%~20%,在光纜領域約占20%左右的市場份額,僅次于美國康寧。藤倉在中國有不少獨資、合資、融資公司。面對全球光纖光纜生產過剩及非理性的價格戰(zhàn),藤倉采取了縮小生產規(guī)模和轉移部分生產線等措施。即使在反傾銷之后,藤倉光纖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然保持在第二位。
1、行業(yè)整體復蘇
我國光纖行業(yè)歷經3年多的低迷后,2006年行業(yè)整體復蘇跡象明顯,全年光纖產量達到2640~2900萬芯公里,產能利用率已經從2005年的60%左右提升到90%以上。預計2007年全行業(yè)能實現(xiàn)的產能大約在3500萬芯公里左右。
2、進口量增價跌
2006年光纖進口達到1331.88萬芯公里,是2002年以來僅次于2003年的第二多年份,進口單價處于同期次低水平,與2005年相比,2006年光纖進口量增價跌。出口量由于國內需求的旺盛,比2005年下降了4.84%。


3、印度對我光纖出口量增價跌
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表明,印度光纖近幾年對我國出口呈現(xiàn)量增價跌現(xiàn)象,應引起高度重視。進口量2003年為32萬芯公里,2006年已增加到200萬芯公里,占比已由2003年的2.2%提高至2006年的15%,進口單價則由2003年9.85美元/芯公里下降至2006年的7.12美元/芯公里,均低于同期的平均單價。
4、光纖出口量增價跌
在關注進口光纖對國內產業(yè)影響的同時,我們還應關注近幾年我國光纖出口情況的變化,尤其是出口單價的下降。光纖出口平均單價2006年比上年下降了14.42%,一般貿易出口平均單價下降幅度更是達到了20%;浙江省光纖出口以一般貿易為主,平均單價2006年比上年下降了近40%。
5、光纖預制棒進口量增價跌
根據(jù)自2003年至2006年光纖預制棒進口量和單價數(shù)據(jù)的分析,該產品的量增價跌現(xiàn)象十分明顯,應引起有關部門和國內預制棒生產企業(yè)的高度重視。
6、需求前景看好,但仍面臨產能仍然過剩風險
2006年行業(yè)形勢出現(xiàn)轉機,是由于諸如村村通工程,移動運營商為3G提前做好傳輸網(wǎng)的準備等,國內各大運營商加大投資力度,帶動了國內光纖市場需求的上揚。隨著這些投資拉動性工程的完成,國內巨大的供應能力,仍然面臨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