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yè)動態(tài)

三網如何才能整合

2011-12-21

三網融合正式推行已時隔一年半,從目前情況看來,廣電和電信的融合依然停留在“看上去很美”的階段,實際進程并不順利。三網融合真的會就此“擱淺”,還是光明前的短暫黑暗?

  三網融合方案出臺時,廣電和電信都有利益分割,廣電可以經營寬帶業(yè)務,電信可以經營一些和視頻相關的內容業(yè)務。但是雙方都沒有將“大門”徹底開放,現在的寬帶出口是掌握在電信運營商手中的,廣電要發(fā)展寬帶業(yè)務,必須要向電信租帶寬。歌華有線就是采取這個合作模式,目前歌華有線在全北京市的用戶也不過9萬戶,其他地方可能經營得就更不樂觀了。如果電信把“閘”一關,廣電內容層面的經營也就無從開展。電信運營商雖然可以開展視頻內容的業(yè)務,但問題在于IPTV內容播控平臺歸廣電管理。如果要尋求合作的突破口,還是要雙方弱化各自利益,一起來開拓市場,最簡單而直接的方法就是組建公司,實現利益共享。當前能真正解決運營商之間利益分割進而推進三網融合的就是這種方式。雖然現在有一個網絡運營的總公司,但是它有名無實,沒有實質的權利,也沒有資產。從目前來看,合資公司是最佳選擇。我們可以參考杭州華數,在杭州推進三網融合就相對容易,因為網絡、內容、寬帶歸一家所有。另外,歌華有線也在今年上半年與中國移動建立了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利用各自優(yōu)勢,通過合作可以促進融合業(yè)務的發(fā)展,實現三網融合的實質性推進。所以推進三網融合必須做一些實事,開展一些試點。

  另一方面,廣電網絡整合的速度依然緩慢。比如大連是遼寧省的試點城市,而沈陽不是。沈陽的運營商作為一個省級運營商,做全網整合,想從大連牽頭,將其資產囊括進去,辦法是以其資產估值入股。但是估出來的是一個值,地方的子公司是不滿意的,這里有利益的問題。這是其中一個地方的特例,其他地方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廣電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分散了,導致現在既存在行政管理的問題,又存在利益分散的問題,無法實現中央制定的全網整合。筆者認為如果國家不在資金上給予支持的話,廣電是沒法執(zhí)行的。

  未來三網融合的價值來自哪里?流量并不能真正創(chuàng)造價值,真正創(chuàng)造價值的,一半以上是廣告,另外一半可能就是資源,是由流量帶動的一些其他收入。創(chuàng)造價值的第一步就是要“圈人”,而不像傳統互聯網時代的“圈地”。現在,移動互聯網要建立單而精的目標用戶群體,擁有目標精準的用戶是前提,這些用戶是將來創(chuàng)造價值的基礎。三網融合也是一樣,要鎖定用戶群體,因為只有用戶才能吸引廣告投入。此外,用戶需要看內容,就要給企業(yè)付費,這也是贏利的一個切入點。那么用戶怎么“圈”呢?這就取決于內容本身的價值,另外要看企業(yè)能不能找準用戶。比如,面臨電視用戶的流失,如何把原來流失的客戶再拉回來就是一個問題。要推出一些針對性較強的業(yè)務,鎖定目標用戶,這些人自然而然就過來了。

  因此,未來,三網融合的價值在于用戶群體的擴大,而不是能直接創(chuàng)造多少利益。從用戶獲取的收益有可能還會減少,因為打包之后價格將降低。如何把三網融合落到實處,無非兩個方面。對于地方政府來說,首先,結合地方特色,推進與三網融合有關的產業(yè),包括網絡設施改建,網絡整合等。其次,結合新興媒體平臺進行數字化的改造,開發(fā)數字出版、數字語音、數字音樂等,這些應用的載體是移動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終端,將來肯定是包括電視終端的。